本月市场弱势调整,其中上证指数跌5.23%,沪深300跌4.75%。从市场结构来看,市场整体呈普跌状态,大部分行业、板块均有明显调整,但前期涨幅较大、整体估值偏高的医药、科技、消费等板块跌幅明显靠前,而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板块相对强势,成为近期弱势市场主要亮点。我们本月总体上仍保持了较高股票仓位,但是个股选择和仓位配置相对有效,同时又实行了适当的均衡和对冲,在市场整体大幅调整的情况下,本月聚沣1期基金(S60577)净值逆势上涨1.35% ,聚沣成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SCV132)净值逆势上涨0.96% 。
展望市场,就短期而言,市场大概率仍将保持弱势震荡格局。一方面,市场经过2季度的突飚猛涨,一些板块和个股积累了相当大的泡沫和风险需要消化;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疫情控制得当,经济有所恢复,出于控制资产泡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考虑,国内流动性边际上有所收紧,而国外疫情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中美等外部关系又时有摩擦和刺激,市场情绪也受到抑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近期国内流动性有所变化,但就当下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而言,国内流动性不具备大幅收紧的基础,相反,中长期而言宏观政策仍将以宽松为主基调,同时虽然市场部分板块个股有一定估值泡沫,但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在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大环境下,人民币资产尤其是优质公司的股权资产仍具备相对显著的吸引力,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市场大的上升趋势并没有改变,短期的震荡休整可能更有利于行情的健康发展。 无论何时,市场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变化。作为投资者,我们唯有适应变化,拥抱变化,甚至最后还要能超越变化。拥抱变化、适应变化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适当的机动灵活,但是最终能够超越变化的并不是机会主义,而是长期思维。就像我们反复强调的那样,世事千万面,我们要相信不会改变的那一面,我们要相信概率法则、价值规律始终会起作用;我们要相信优秀的公司、优秀的企业家和组织模式最终不仅能适应变化,甚至能利用变化获得生长;在投资操作上,我们不应该寄希望于对各种不定变化和短期波动的精准预测和把握之上,而是应该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原则基于长期价值精选个股,均衡配置,长期持有,这样才能实现长期业绩的胜利,而不是因小失大,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