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经济下行和美元流动性收紧内外双重压力之下, 本月市场大幅调整,其中上证指数本月跌7.65%,沪深300指数跌7.62%。我们在组合操作上继续维持了较高的股票仓位,但因为重点持有个股相对强势,同时又有对冲策略的保护,在市场大跌的背景下,本月我们的基金净值小幅上涨。聚沣1期基金(S60577)净值涨0.49%,聚沣成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SCV132)净值涨0.72%,聚沣多策略稳进2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SQX465)涨0.18% 。
国内国外都有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股权资产是各个大类资产中长期回报率最高的资产,所以某著名经济学家有“人无股权不富”这样的论断。虽然如此,很多投资者仍然对股权投资尤其是二级市场股票投资望而生畏,很大的一个因素可能是因为股票投资的波动和风险实在太大,大部分人不是不想赚钱而是实在是被市场搞怕了。
确实,如何管理和控制风险对投资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某种程度来说,只要你控制住了风险,盈利会自己奔跑。从过往业绩来看,我们在风险控制这一块还一直保有着非常不错的历史记录,我们在2015年股灾暴跌期间逆势实现了正收益,在2016年熔断和2018年熊市中也只有个位数的亏损,在2020年疫情初期的市场调整中以及最近一年左右时间的持续调整中,我们的基金净值都保持了稳定的上升,应该说我们在风险控制这块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所以本次月报我们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做好投资中的风险管理这一问题。
正确的定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要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投资风险。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其实不然,当前投资的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投资风险的定义都存在很大谬误。简单而言,与投资风险相关的核心概念有三个,短期波动,永久亏损,机会损失,其实短期波动并不是风险,永久亏损和机会损失才是最主要的风险。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对短期波动过度关注,却对永久亏损无能为力,而对机会损失又视而不见。接下来我们将就此三个核心概念分别展开阐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理解和管理投资风险。
首先就短期波动而言,很多人可能也知道短期波动并不是风险,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如何将暂时的下跌和潜在的永久亏损区分出来?能涨回来的可以说不是风险,但是涨不回来的不就是永久亏损了吗,第二,即使是暂时的下跌,你也要能扛得过去,扛不过去也就变成永久亏损了。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我们买入一个股票一定是要基于一个严谨的逻辑和判断,对长线价值投资来说,就是基于对公司长期基本面和价值的判断,当股价运行不利的时候,我们要提高警惕,反复检讨两个核心问题,自己的买入逻辑是不是有问题?公司的基本面发展是不是符合预期?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大概率就是短期波动,如果这些方面存在瑕疵和重大变化,那就要考虑永久亏损的风险,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就第二个问题而言,当股价大幅不利波动时,如果你内心足够强大,当然可以硬扛过去,但是问题在于,第一,扛着需要付出巨大的心理成本(想想基金经理的头发是怎么变白变没的),第二,短期波动过大,也会影响我们的持有信心,如果一直扛到最底部的位置而受不了那就更悲剧了,所以,虽然短期波动并不是真正的风险,但我们仍然要尽量加以控制和平滑。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使用分散配置和适当对冲的组合管理策略来平滑基金净值的短期波动,我们的基金组合不会集中在一两方向上,而是有3、5个不同的投资策略方向,这些投资策略方向短期波动不会同步,有时候甚至会反向,这样就有效的控制和平滑了基金净值的短期波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多个投资策略方向虽然短期波动不一致,甚至是反向的,但长期都必须有非常显著的正的预期收益,这样才能达到对冲短期波动,增强长期受益的效果。
对于永久亏损来说,几乎每个人都不希望发生永久亏损,但实际的结果却是股票市场80%以上的投资者可能最终都是亏损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主要是因为,会不会出现永久亏损很多时候都是事后才知道。很多人投资股票往往是基于情绪或者随意、不可靠的逻辑买入股票,在牛市的时候或者股价上涨的时候不会感觉到什么风险,但熊市一来的时候才知道到股票的风险真的好大。其实要有效避免永久亏损,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永久亏损的来源于你买的时候,主要就是买错了、买贵了。按照我们长线价值投资的原则,我们买入的股票都有严苛的条件要求,我们只会投资那些具备长期时间价值的优质公司的股票 ,而各种题材、概念、和不可靠的乌鸡变凤凰我们基本上都不会去参与,这样的话,市场绝大部分的风险在买入之前就排除掉了;其次,即使是优质公司股票,我们还需要遵循安全边际原则,尽量在合理偏低的价格买入,因为即使是好公司,买入价格太高仍然会有亏损的风险。
除此之外,如何尽量避免永久亏损,对很多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有一条很简单但也是很有效的风险控制原则,那就是你一定要明白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跟大家的自觉相反,很多时候,股价不断上涨的过程往往是风险在不断积累的过程,在牛市高潮市场情绪最乐观的时候风险最大;相反,股价不断调整的过程其实是风险得到释放的一个过程,熊市最低迷的时候反而风险最低,所以,我们无论是在买股票还是买基金产品的时候,尽量选择在市场情绪不高的时点买入,我们的投资风险就会显著的降低,当然前提还是你必须要选对真正好的股票和基金产品。
在投资中,大家往往最容易忽视的是机会损失的风险。很多人会说,股市风险这么大,我不玩还不行吗?对不起,这还真不行。我们都知道,我们做投资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要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我们首先要理解财富的产生来源,除掉黄金、珠宝、土地、这些自然资源的东西,应该说人类社会的大部分财富都来自人的劳动和经济活动创造,本质上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我们主要的经济、经营活动都是以公司的形式为载体来展开的,根据众所周知的“二八定律”,80%的社会财富创造可能又是20%的极少数优质公司来实现的,所以打造和建立这些优质公司的企业家会获得巨大社会财富,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成为伟大企业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通过二级股票市场参与并获取相应收益就变成唯一可行的路径。所以对于股票投资而言,不投资的风险更大,不投资股权资产你可能就错过了最重要,最关键的财富列车,而我们大多数人投资的银行理财、固定收益信托等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以低利息补贴企业经营活动,虽然看上去很安全,却无助于财富的保值增值。所以,我们如果长期持有现金类资产,或者频繁的通过降低股票仓位来控制投资风险,确实能规避一些投资亏损的风险,但却存在有非常大的错过、踏空的机会损失风险;一旦我们找到真正长期看好的重大投资机会,一定要有长期思维,不要患得患失,受短期噪音和波动干扰而因小失大。
最后,对于投资风险,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很多投资人总是对国际形势,宏观经济,宏观政策忧心忡忡,比如现在很多人会关心中美关系、乌克兰局势,国内的房地产泡沫,国外的美元危机等等,担心这些问题会不会引起系统性风险。首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不是什么宏观经济,国际政治的专家,对这些事情都没有什么判断力(其实那些所谓的专家判断力也不怎么样),与其成天操心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还不如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好; 其次,古人云“识不足则多虑”,我们之所以过度担心还是因为认知不足,其实矛盾和冲突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如果我们拉长了历史纵深来看,我们的宏观环境总体来说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其实系统没什么风险,系统一直在优化,在进步,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个人来说最大的风险是跟不上系统进步的风险;最后,我们要应对系统性风险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选出好的公司股票和基金产品,因为真正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投资人都具备“反脆弱性”,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甚至利用环境的变化获得发展和壮大,所以,我们只要能选出好的公司股票或者基金产品,宏观环境的风险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所以总体来说,对于股票投资的风险控制,我们只要准确的界定各个层次的风险因素及其产生根源,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系统的风控体系并严格执行,大概率上我们就能够应对各种风险冲击和不确定性因素,最终实现风险可控的持续超额收益。